初中的時候我喜歡跑到錄影廳看香港錄影,有一部叫《臺北晚五朝九》的三級片吸引了我,片中有一幕:衣著光鮮的都市男女依著自動售貨機激情……

  我至今清晰的記得片中的高潮戲,被導演用售貨機自動泄出一罐可樂來結束,這種電影的表現手法叫蒙太奇,而這位導演叫戴立忍。

  壹 揚威金馬,“馬總統”都要看的電影

  “你今天去臺北找官員,去把“總統”找來也沒用”。

  這段由戴立忍執導的電影《不能沒有你》中的臺詞是說給臺灣日理萬機的“馬總統”聽的,或許前一段時間馬英九公務繁忙,忙於臺灣八八水災,沒有時間看到這部電影。當2009年11月28日,戴立忍在第四十八屆金馬獎的頒獎臺上從四大名導手中接過最佳導演獎之後,台“內政部”花費110萬元新臺幣版權費捧場看電影,“內政部2萬余公務員2個月內分批看過這部電影。相信公務人員看了應會很有感觸,讓公務員未來從事公務時,更有人的感覺”臺灣“內政部長”江宜樺這樣評價這部電影的影響,而國民黨籍“立委”郭素春當面允諾戴立忍,一定會告訴馬英九,“‘總統府’的人都要看”。江宜樺也說,“‘總統’一定會看”。

  在榮耀的光芒背後,戴立忍靠的不是運氣而是二十五年的堅持,畢竟電影的這條路,他走了很久了,而這一切從他1983年進入臺北藝術大學時就開始……

  貳 舞臺訓練,“大寶”五年身經百戰

  1966年戴立忍出生在高雄一個公務員家庭,綽號“大寶”。1983年中學畢業之後就負笈北上就讀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其實觀眾不難發現,主修導演的他,影視創作深受著舞臺劇的滋養,注重演員表現以及劇本架構更是他的重要的創作特質。那時候戲劇系必須修讀五年,而每個學期都有學期呈現,加上大量的校外演出經驗讓戴立忍在藝術學院時就已經身經百戰。然而他良好的外型,加上清楚的口條也為他帶來許多的表演機會。而這也是戴立忍沒想到的,他的電影之路竟然是從當演員開始。而他的第一座金馬獎更是以參與演出1999年電影《想死趁現在》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三 演員生涯,阿兵哥變影帝

  1989年電視單元劇《冬陽》是他踏上銀光幕的開始。可是之後馬上就被徵召去服兵役。1990年,服完兵役的戴立忍,馬上就回到戲劇的懷抱,那一年參與了果陀劇團《雙頭鷹之死》,以及屏風表演班《異人館事件》的舞臺劇演出。而在同一年他也演出了電視單元劇《兒子三個半》。從此戴立忍在臺灣的演藝圈裡成為了一個備受期待的演員。稱職的演出帶給他源源不絕的演員機會,也給了他生活些許保障。1990到1996年間,戴立忍曾經執導與演出過十數個舞臺劇作品,200年戴立忍更以參與演出電視電影《濁水溪的契約》獲得電視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這時戴立忍以經是臺灣的影帝,然而這些對於戴立忍都是不夠的,因為他從來沒有忘記那個心中的導演夢。而這個導演夢從2001年 35mm 劇情短片《兩個夏天》悄悄展開。

  肆 處女劍,很短很暴力

  兩個夏天的故事很獨特講是暴力,透過小男孩在教室朗讀著自己的作文,關於某一次舉家出遊的愉快回憶,以及一個叫做小夏女孩的故事以不同時空的並置連結,探索暴力的另一面。戴立忍除了想要透過《兩個夏天》試圖發掘當下年輕一代隱藏的暴力潛質,其實更想找回自己當導演的創作面。這個作品是成功的,除了為他拿下了第一座金馬獎,這部電影也帶著戴立忍去了許多地方包含法國Clemont-Ferrand短片影展、法國里昂影展、夏威夷影展,以及韓國釜山影展。而這部短片也為他帶來了第一部劇情長片《臺北晚九朝五》。

  伍 寶劍出鞘,首部長片《臺北晚九朝五》

  “其實《臺北晚九朝五》是一個香港的製片公司希望拍攝的”, 戴立忍坦言,“我的角色比較像是專業的導演,是被聘請的,從題材的選擇到演員的選擇都不是我能決定的,比較像是美國的拍片方式,我該做的就是做好導演該做的事,至於劇本比較不能干預”。嚴格來說,《臺北晚九朝五》是戴立忍的一個頓點,並不是個順利的延續。雖然這部片在票房上是成功的,但是因為過於跟商業靠攏加上缺乏充分的主控權,《臺北晚九朝五》並沒有獲得太大的好評,也未能展現戴立忍的個人風格。這一仗讓他離了電影又遠了一點。這一年2002年,直到他2008正式拍攝《不能沒有你》足足等了六年。

  陸 潛心修煉,拍電視償還債務

  這段沉潛的時間,戴立忍回到了演戲的懷抱,也曾執導多支政府部門形象廣告。從貨櫃到下水道,一直到政黨的選舉廣告,戴立忍努力在任何的機會裡頭爭取拍攝的機會。另一方面2002年演出的電視電影《月光》讓他再度獲得了臺灣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許多臺灣的這段時間較大製作的電影例如2006年蘇照彬導演執導的《詭絲》,以及2008年鐘孟宏導演執導的《停車》都看的見他的身影。2004 戴立忍推出電影企劃案《射距2300米》,想要以戰爭的題材再次重返大螢幕擔任導演。這個以軍人來講反戰的故事獲得了獲該年度一千萬元輔導金。電影的美夢也正要重新開始,但是因為那時的景氣不好,資金籌措困難,這個電影夢也被迫擱淺。而戴立忍也只有繼續接演蔡嶽勳的電視劇《白色巨塔》償還電影停拍所積欠的債務與罰金。而一切的轉機從2008年高雄市政府的40萬人民幣開始……

  柒 揚眉吐氣,《不能沒有你》稱霸金馬

  2008年高雄市為了城市行銷補助了《不能沒有你》40萬人民幣拍攝一個跟高雄有關的題材,而這個小小的題材就在戴立忍的堅持發展下後來成為2009年金馬獎入圍八項,臺灣票房突破250萬人民幣的作品。然而這個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整個影片因為資金拍拍停停,而戴立忍導演也為了影片更強的張力,在資金不足下補拍了許多的水底攝影。直到後來他又拿到新聞局廣電處55萬人民幣的補助才得以將《不能沒有你》順利完成。這部電影,戴立忍編劇、拍攝、剪輯,甚至到最後的行銷都親力親為,而多年的磨練加上不能輸的決心也讓戴立忍更加珍惜每個宣傳的機會。工作人員都說戴立忍自從執導《不能沒有你》後變得體貼親和,他以往演戲時絕對不會出席宣傳,但現在為了《不能沒有你》劇,戴立忍連做菜節目《型男大主廚》都上;戴立忍拍《不能沒有你》片時因不滿道具,氣得踹道具,把腳踹裂,縫了好幾針,醫生護士要求和他拍照,他居然配合讓眾人感到不可置信。這些趣談在戴立忍得獎之後都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然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那三個月的辛苦剪接生涯。

  因為拍攝時間的斷斷停停,加上資金的短絀讓他不能隨心所欲的拍攝每個鏡頭,所以當戴立忍回歸到剪接臺上時,他面對的除了是當時拍片的情緒,還有許多殘酷的拍片現時。求好心切的企圖心,讓他重新審視每個鏡頭,不論是NG 或者是OK的片段他都反復組合想要找出最動人的接法,而這些嘗試也終於讓他百煉成鋼,得以信心十足的推出他的作品。

  捌 雙料影帝,暴露電影秘笈

  從影以來演出了30部以上的電影,得過兩個電視影帝,以及一次電影最佳男配角。而這次透過《不能沒有你》戴立忍終於證明在演技之外,他更是全方位的優秀電影人。2009年戴立忍的創作觸角以及關心的題材也來到了內地,他以《蹲著》獲得北京青年影像論壇創投的首獎,而他也摩拳擦掌準備在更大的戰場上大顯身手。終究戴立忍的身體裡還是留著電影的血,“死不要臉,旁若無人,六親不認,不停地拍”是杜琪峰、侯孝賢等大導演留給年輕人導演的16字箴言,前8個字說了之後,他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導演。“你可能在你25歲的階段,積累了一些資源,有某些想說的話,把它拍出來;你到了30歲的時候,又積累了一些資源,有某一個想說的故事,把它拍出來;30歲不需要跟隨25歲的思維邏輯,25歲同樣也不用去預設自己30歲的時候應該要如何如何,拍的怎麼樣怎麼樣,甚至到50歲的時候也一樣,我認為這個世界是恒動的,但不是說沒有原則,而是說保持自己開放的觀念,千萬落入那些所謂的藝術或者是商業的分野當中,更不是從這個分野當中找出自己要怎麼拍或者拍什麼。拍出來,電影其他都不是重點,重點就是拍出來。”(文/耿聰 林孝謙[臺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